
时间飞快,转眼就到了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霜降。
古人云:“阴气胜则凝为霜雪,阳气胜则散为雨露。”随着霜降的到来,原本郁郁葱葱的树木逐渐颓败。冷风凛冽,落叶飘落,冬天已经悄然临近。
霜降并不意味着萧索,而是大自然给予生命的最后一波丰收。
山里的柿子,被霜打过后,色泽更加鲜艳,红彤彤的宛如一盏盏小灯笼,又似橙色宝石,甜得让人陶醉。
一些植物也在霜降后迅速变甜,比较明显的有油菜、菠菜、萝卜、葡萄、苹果、山药、红薯……打霜后它们的鲜美度会噌噌上好几个台阶,可以多吃~
农人就更忙了,北方刚收完稻,南方却还在忙碌。收晚稻、摘棉花、种油菜,一样不落,所有的生命都在为即将带来的冬藏而忙碌努力着。
01
一年补透透,不如补霜降
民间有谚语说“一年补透透,不如补霜降”,古人认为霜降进补比入冬再补更重要。因为霜降补相当于是打地基,“地基”牢固了,冬补才有效果。
霜降时节,地面上的阴气越来越重,阳热基本已经全部降到了地面以下。
大地上的植物慢慢掉光了叶子,接近枯萎,而在你看不到的地方——泥土下,树根因为得到阳热的滋养和庇护,枝节交错,强健有力。默默积攒力量,等待着再次发芽生长。
植物如此,人也一样。霜降时人体的阳气逐渐收藏到了体内,滋养着五脏六腑,帮助我们更好的吸收和消化营养物质。
所以说,霜降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,是天地阳气顺利入土的最后阶段。如果阳气不收,万物、人身的根基不够稳定,对未来便成了一种消耗。
反之若能抓住霜降这段时间,阳气收藏得力,五脏六腑得到了阳气滋养,很多脾胃虚弱动不动容易腹泻的朋友会有很大改善,这就是冬藏的滋养。
02
秋冬养阴,千万不要熬夜
《黄帝内经》说: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,霜降过后即立冬,此时“补霜降”应以养阴为基本法则。
养阴的内涵,一方面是指阳气内收,精气敛藏,此时要早睡,千万不可熬夜。
另一方面,太阴对应肺脾,少阴对应心肾,因此秋冬时节也是调养肺脾和心肾的好时机。此外,秋季进补,以温润、平补为宜,饮食上宜多喝粥以及滋润的汤水,以滋阴润燥,固肾补肺。
推荐一个霜降平补方:茯苓10克,大枣3粒,当归3克,枸杞子10克,煎水喝。
茯苓是一种真菌的干燥菌核,由松树的精气凝结形成的,它具有利水祛湿、健脾和胃、安神养心的功效。如果在松树边挖下去,往往就能够找到茯苓。需要注意的是阴虚火旺的人不宜食用茯苓。
03
进补前,调养脾胃是关键
在进补之前,调养脾胃是关键。脾胃调养好了,消化和运化功能增强,进补的好东西才能真正为身体吸收和利用,否则“虚不受补”,还会引发其他问题。
中医认为,温补脾胃非常好的是山药,还有“补而不峻,防燥不腻”的芡实,具有养胃健脾、补肾强筋、止咳化痰功效的栗子,以及南瓜、红薯、莲藕等,都是霜降时节很好的进补食材。
另外,薏米、红枣、核桃仁、扁豆、黑豆、黄豆、葡萄干、枸杞、花生、莲子、小米、糯米、黑米等食物性质平和不燥,也适宜这个时节食用,随便排列组合,就能做出美味的汤羹或甜粥。
为大家推荐几道适合现在的食谱:
山药时蔬宝
什锦粉丝煲
四季流转变迁,一刻不停,每一刻的风景都不会重来,所以每一个当下都更加值得珍惜。
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,需要在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里,好好呵护关爱它,用心烹饪,认真吃每一餐饭,健康其实就是这么朴实简单。
好好吃饭,认真过日子
就是最简单靠谱的养生方法
你有什么秋冬养生食谱和方法?
欢迎留言分享给大家哦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