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终于来了!不过话说,除了吃饺子之外,大家还可以在这个节气好好养生哦~
古人认为,冬至是一年最重要的节气之一。如果我们把一年看成是一天,那么冬至就是一天的终点和起点,也就是凌晨的12点,为子时。子时的阴气最强,冬至也同样如此,这一天太阳离北半球最远,因而阴气到了顶点,而阳气最低。
接下来,太阳会慢慢往北回归,阳气也就一天天增长了。所以冬至这天为天地阴阳转化的关键节点,此时阴气最盛,阳气归零,是我们身体最敏感的时候。
冬至一阳生,一年中的关键节点
冬至节气的15天,如果平时有哪里不太舒服,或者身体某个部位比较虚弱,反应会比更明显。
古人此时就会驱寒,吃些温补的食物,滋补体内刚刚萌芽的阳气。但是要注意虚寒性体质,否则很容易补过头,上火了。
虚寒性体质的朋友:
怕冷,喜欢温暖,冬天的时候爱开着暖气或者电热毯睡觉。
嘴唇和舌苔都偏白偏淡。
平时总感觉很疲倦,反应比较慢,对很多东西都提不起兴趣。
冬至以后,本该是一阳初生,但如果不区分体质,温补的太猛,阳气升得太快降不下来,对身体来说就有点火上浇油啦~
所以冬至,可以用日常的几味食材为自己做一块温补阳气的暖身糖。
做一块儿温补阳气的暖身糖吧
今天教大家做一个非常简单的暖身糖,每天上午吃一小块,既能达到温补阳气,又能驱寒暖身的效果。
果仁爽脆的口感和香气,红糖的甜与姜的辣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,香气扑鼻~
冬至的时候,我们体内的阳气刚刚萌芽,此时吃姜,重在对出生阳气的暖护,让正气充盈,寒湿不侵。
核桃仁和黑芝麻负责补肾;桂圆、红枣、红糖负责健脾养血,帮助我们的脾胃更好的消化吸收食物,充盈气血。全食材配方,非常温和,几乎不区分任何体质,孕妇妈妈也可以放心在冬至为自己补阳。
- 原料 -
嫩姜 500g、核桃仁 500g、黑芝麻 250g
桂圆肉 250g、红枣 25g、红糖 250g
-做法 -
1. 嫩姜洗净,用料理机榨成汁后,用纱网将姜汁过滤一遍,取汁备用;
2.炒锅内不放油,开小火将核桃仁和黑芝麻分别炒出香味后盛出来备用;
3. 把红枣和桂圆肉切碎后备用;
4. 锅中倒入过滤好的姜汁和打碎的红糖块,搅拌溶化后开小火慢慢熬煮,微微粘稠的状态就可以了;
5. 往熬好的姜汁中倒入核桃仁、桂圆肉、红枣和黑芝麻,保持小火翻炒约1分钟,直到锅内混合物摸起来不粘手,出锅晾凉即可。
食谱小贴士
1. 刚做好的温阳糖带着热气,软软糯糯的,这个时候赶紧装在干净的器皿中。最好在上午吃,借着上午那股阳气生发的劲儿,足够为身体补充一天的气血活力~
2. 在挑选生姜的时候,最好是选择嫩姜,嫩姜辛味完整,发散作用强,能疏散经络中的浊阴积滞。但比起老姜和干姜来说,会更温和一些,不容易上火。
3 .注意姜不要去皮,因为姜肉性热,姜皮性寒,二者互相调和能让性味更温和一些,食用后不容易上火。
另外如果不太能接受姜的辛辣味儿,可以每次做都过滤一下,有人喜欢姜的本味的话就可以免去过滤这一步。
冬藏进补养心汤
中医讲究“有虚则补”。如果您身体健康,精力旺盛,那正常吃饭就好。切忌“无虚乱补”!如果还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等症状,我们可能需要的是清淡饮食,此时更不宜补。
在冬至前后这一段时间,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护阳气。
可以来一碗“冬至补心养阳汤”。
在冬至这个阴气最重的时候暖一下身心,提振一身阳气,为明年更好的生活做准备。(正在发烧和感冒的朋友需要去掉汤中的“黄芪”,因为黄芪有收敛的作用会阻止发汗,其他部分相同。)
冬至补心养阳汤
- 原料 -
黄芪 100g、当归20g
大枣8个、川陈皮半个
生核桃r仁+核桃分心木3个
红糖 根据个人口味
- 步骤 -
将原料一起下锅炖煮30分钟,食用时可加红糖调味
另外也给大家推荐一些冬季可多吃的食物,既不会让我们补得太过,也可以丰富营养搭配:
黑米、小米、桑葚、黑芝麻、木耳、山药、核桃、板栗、枸杞、红枣、桂圆肉、百合、莲子。
很多人认为,冬至进补应该多吃大鱼大肉,事实上此时更要忌口。
脾胃虚弱的人根本无力运化,肥甘厚味更容易增加脾胃的负担,脾胃壅滞,不但无法滋补脾胃,还会令它更虚弱,气血生化无源。
特别发烧,咳嗽的时候,甚至开始好转的时候,是最怕吃肉的,很容易留邪气,后患无穷,加长病程。
古人说“萝卜青菜保平安”不是没有道理。大白菜、土豆、山药、萝卜、红薯、胡萝卜……冬天要顺时食养,多吃一些“土里土气”的根茎菜,能增强脾胃功能,可以帮助补充中气。
冬天不仅藏身,还要藏心。
身体静下来,心也更沉静,从向外的观察变成向内的省思:过去的一年中,我们做了什么,经历了什么,得到了什么,又失去了什么?
欢迎大家留言,说一说你对冬藏的理解。
· END ·
文章转自:素食星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