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和几个义工在院里商量完事情,正好看到提着一桶泥水的净晨居士,我笑着问他:“净晨,做义工干活好不好?”他很开心地说:“好啊,师父!”
看到净晨居士,我想把他的公案写出来,希望更多人看到后受益,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得到出家师父面对面的指点。
去年,常住王居士来找我,说他外甥(净晨)的癫痫病越来越厉害,一日复发几次。他姐姐想带着外甥来和师父结缘,希望能得到三宝的加持,也希望来寺院干义工培培福。我同意了。
几天后,适逢周日,十几个居士来寺院干义工,清理大殿的建筑土方垃圾。净晨(王居士外甥)当时还没有皈依,跟在他妈妈身后和我说:“师父!我身体不好,不能干重活。”他这一天的劳动基本都是辅助妈妈递个工具搭把手。
过了几天,他们全家(包括净晨的爱人)一起皈依了。
皈依后,净晨妈妈就问我:“净晨的病怎样才能好?他生病很多年了,现在发病越来越频繁,越来越重。”
我告诉她:“皈依后一定要持戒,特别是必须要守持最基本的不杀生戒。俗话说,上天有好生之德,只有具备了最起码的慈悲心,才能得到三宝的加持。
《佛说观无量寿经》里讲修三福:‘一者、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。二者、受持三归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。三者、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 劝进行者。’想改变命运,平时就要勤修福报。”
“古语云:福尽灾来,禄尽人亡。”我继续说道,“贤惠的妻子、溺爱孩子的妈妈一起把净晨的福报耗尽了。妈妈从小对他百依百顺,助长了他脾气大,损了自己的德性;他对妈妈发脾气,是损减孝道;对为自己养儿育女的妻子发脾气,是损失德行。越病越烦,越烦脾气越大,脾气越大越损福报,自己的病就越重。《孝经》开宗明义就讲:夫孝,德之本也。孝道是德的根本,所以大孝之人必是大德之人。一个有大德行的人有什么福报?
《中庸》告诉我们:故大德,必得其位,必得其禄,必得其名,必得其寿。所以现在,赶紧培植福报,改掉自己的习气,除了供养三宝做义工培植福报,在家里也要和同样忙工作的妻子分担家务,对上年纪的妈妈要反哺孝敬,长养自己的福德,就会越来越好。”净晨全家人听明白了道理,开始持戒修福改习气。
事实证明,皈依后净晨发病明显少了很多。后来,又有两次犯病,净晨妈妈来电话问我原因,我告诉她,无外乎几个原因:杀生,或者参与见作随喜吃海鲜,吃了活的东西了;要么就是自己发脾气;或者就是觉得身体好些了就不用念功课,在家也不干活了。反正最近没看到他来寺院干活。接着,他母亲告诉我说:“两次犯病,一次是在单位和同事闹矛盾、发脾气,回家拿家人撒气;另一次是在家里又犯少爷病了,好长时间什么活也不干,回来就光看电视、抱着手机不撒手。”
这样反复几次后,净晨更深信因果,除了每月做供养培福外,还经常来寺院干义工做无畏供养,在家里也变勤快了,果然很久没有再发病,而且人也越来越精神,面相也变了。以前,净晨和妈妈一起来做义工,都是妈妈背着包给他拿着水杯,现在反倒是净晨照顾妈妈。
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,甚至出现了寒门贵子的怪象。
这一世来投胎,如果是投生到富贵人家,说明前世乐善好施,这世自然也就有福报可消耗。如果投胎到平常人家,说明前世培福不够,今世自然可消耗福报也少,假如家中长辈再加溺爱,福报消耗就很快。
而投胎到贫困人家,说明前世一定是吝啬的,福德有所亏欠,今世是来受报的。如果家教再跟不上,家贫还贵养、富养,甚至百依百顺,必将早早消耗福报,贫穷一生,甚至早亡。
明朝的袁黄(字了凡)用亲身经历写的《了凡四训》一书值得大家去细细品味。袁黄早年碌碌无为,相士为他推算说一生仕途一般,寿命短促只能活到50多岁且命中无子。后遇云谷禅师点化,幡然醒悟,改名“了凡”,开始竭力断恶,行善积德,最终成功改命,不仅官途步步高升,还生养两个儿子,直到七十多岁寿终正寝。
佛讲无常,人的一生本来就没有定数。造善因结善果,造恶因结恶果,无常其实还是因果。

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