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一切善业恶业之中,是黑是白、是轻是重,关键要看人的起心动念。心是恶的话,行为再善也是恶业;心是善的话,行为再恶也是善法。
举个例子来说:一棵大树,根若具药性,那树干和树叶肯定是药;如果根是毒,树叶和树干也必然是毒,因为毒性十足的树根绝长不出灵丹妙药的枝叶。
同样,一个人若带有贪嗔的动机,居心不良,意乐不净,即使表面上所作所为是善业,实际上也只会变成不善;假设内心清清净净,纯正无瑕,纵然从外观看起来好像在造恶业,事实上也已经成了善举。
所以,我们是造善业还是造恶业,完全在于自己的起心动念。
就像龙猛菩萨在《宝鬘论》中云:“贪嗔痴及彼,所生业不善;无有贪嗔痴,及彼生业善。”《功德藏》中也说:“树根为药芽亦药,根为毒芽何用说?唯随善恶意差别,不随善恶像大小。”
树根决定树叶的性质。《出曜经》中也讲过一个故事:
从前,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,有一棵苍翠茂密的大树,来园中游憩的人都喜欢在树下休息乘凉。可凡是在那里呆过的人,要么头痛欲裂,要么腰脊疼痛,要么甚至会在树下送命。后来,园丁发现这是一棵毒树,就把它的枝叶全部砍掉了。
可是隔不了多久,这棵树又生出新枝叶,长势比先前更为盎然,吸引了更多人来树下休息,也有更多人因此而感受痛苦。
园丁见此情景,经年累月不停地砍,但树仍然不断地抽芽,生枝……有个智者见到后,好心地提醒他:“当尽其根。”这一句话,让他当下恍然大悟。于是他从根本上下手,去掉了毒树的根,它就再也没有生枝长叶了。
由此可见,树根若是毒,枝叶也必定是毒。同样,心如果是恶,行为上装得再好,实则也是恶的循环,不可能有善果。
因此,我们以后做任何事情时,应像前辈大德所讲的那样,先要观察自心有没有贪嗔痴烦恼。如果是在烦恼的驱使下行持,果报肯定不会好;倘若是以清净心、欢喜心、利他心摄持,表面上就算做的事不太如法,实际上也是功德无量。
所以,心善一切善,心恶一切恶,心在善恶因果中占了重要的位置。
鉴于这个原因,对没有自私自利、内心清净的菩萨而言,身语七种不善业有直接开许的时候,就像大悲商主杀短矛黑人、星宿婆罗门对婆罗门女行不净行一样。
◎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,文章、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。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。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,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。感恩。
征稿启事
一篇文章可点亮无数心灯,青岛观音寺公众号特在此征集引人向善的“精神食粮”,您可讲述人生经历、学佛缘起、修行感悟和改变等。
投稿请发邮件,邮件标注“征文”字样,文尾标注作者姓名、微信号,静候您的文章布施!
邮箱:
qingdaoguanyinsi@163.co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