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知识
您当前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法雨甘露 > 佛教知识

佛教知识丨什么是十二因缘?

发布时间: 2022-11-05


图片


什么是十二因缘


十二因缘是对缘起论的最好解释,关于世界的由来,佛陀提出了缘起论,而在人生过程的形成和变化的具体问题上,佛陀在缘起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因缘。


十二因缘是按照缘起论来对人生进行分析,它将人生过程分为十二个彼此成为互为条件或因果的环节:


图片


一、无明。 指心的无知,包括不明善恶、不明佛法教义,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。


二、行。 因为无明而做出善或恶的行为。


三、识。 因为过去的行为累积了一定的因果,从而投生于今世,成为新的生命。


四、名色。 指由精神要素与物质要素和合而形成的身心。


五、六入。 人在胚胎发育时,产生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的感知能力。


六、触。 人在出生后,对外界事物有所接触。


七、受。 由于与外界事物的接触而产生苦、乐、忧、喜的感觉。


八、爱。 对苦有强烈的憎恨,对乐有热烈的渴望,强烈的欲求或渴望,就是爱。


九、取。 为爱努力地追求。


十、有。 今生为爱产生诸多行为,成为下一世的果报。


十一、生。 有了今生的业因,而受来生的生命。


十二、老死。 有生必有死。


图片


十二因缘与三世因果

十二因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,就是过去世、现在世和未来世。其中无明和行属于过去世,识、名色、六入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属于现在世,生和老死是属于未来世。


十二因缘的三个阶段中有两重的因果:过去因现在果,现在因未来果。


过去因是无明和行,无明是过去世的迷惑,行是过去世的造业。现在果是识、名色、六入、触、受,正是由于过去因才有了现在的果,这就是第一重因果,过去因被称为“能引”,现在果被称为“所引”。


现在因是爱、取、有,爱和取是现在世的迷惑,有是现在世的造业。未来果是生和老死,正是由于现在因才能了未来的果,这就是第二重因果,现在因被称为“能成”,未来果被称为“所成”。


图片


逆观十二因缘


十二因缘是生命现象的总结,也是生命痛苦的原因。在《长阿含经·大缘方便经》中,佛陀说此法时,采用了逆观十二因缘。


逆观十二因缘,就是把十二因缘从后往前推,从老死逐渐逆观到无明。


老死是观察人生的起点,老死之所以会忧悲苦恼,是由于有生,因为没有生就没有死。


生的条件虽有种种,但是重要的条件是有,有就是身、口、意所造的善业和恶业对后果潜伏的一种力量,有了业力为缘,必然有后果的生和死。


有又缘于取,正是对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五欲的执著追求,才造成了善业和恶业。


取又缘于爱,爱就是生命欲,正是有了生命欲才有执著的追求,产生了业力。


爱又缘于受,受是对客观之事物产生的苦乐,正是这种苦乐的感觉,激发着生命的欲求。


受又缘于触,触是根、境、识三者和合而有心理活动的开始,才有了受。


触又缘于六入,六入是六根对六境的认识,由此产生了触。触又缘于名色,名色是身心合成的组织,六根依存于身心组织。


名色又缘于识,识是名色的中心,它们之间互相依存。


识又缘于行,识和名色都是由过去所造的业,也就是行而来的。


行又缘于无明,无明就是对无常、无我的真实不认识,是人们生死痛苦的根本。


图片


十二因缘的意义


因为十二因缘的每个要素彼此成为互为条件或因果,导致轮回流转不止,所以只要我们断除轮回链上的任何一个接点,尤其是破除无明,就可以不再被十二因缘所束缚,跳出六道轮回,摆脱无休止的生死循环,这也是我们参悟十二因缘的目的。


图片

END


◎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,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。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。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,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。感恩。


  //  

征稿启事


一篇文章可点亮无数心灯,青岛观音寺公众号特在此征集引人向善的“精神食粮”,您可讲述人生经历、学佛缘起、修行感悟和改变等。


投稿请发邮件,邮件标注“征文”字样,文尾标注作者姓名、微信号,静候您的文章布施!


邮箱:qingdaoguanyinsi@163.co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