婆罗门杀子喻
NO.11 寓言小故事
【译文】
以前有一位婆罗门,自以为知识渊博,对星象、占卜之术等种种技艺,无不精通。他凭恃自己的能耐,想要显露一下他的才干,于是就跑到别的国家,抱着自己的儿子大哭。有人问他:“你为什么哭啊?”这个婆罗门答道:“眼前我这个小儿子,七日后会死去,我怜惜他早早就夭折了,所以哭呀!”
这时人们说道:“人的寿命是很难推知的,占卜算卦也容易出错。也许到了第七日不会死呢,你又何必预先在这里哀哭呢?”
婆罗门道:“太阳和月亮有时阴暗不发光,天上星宿可能会陨落,可是我的预言是绝不会错的。”为了骗取名利,到了第七日,婆罗门竟然亲手把儿子杀了,以此来证实自己的预言是准确的。
当时一些人听说他的儿子在七日后果然死了,都啧啧叹道:“真是一位智者,所言一点都不错。”大家内心产生了信服之情,都来向他表达敬意。
这就如同佛的某些四众弟子,企图得到别人的供养,自称已成正果,用欺骗的方法坑害人,还装出一副慈悲的样子,最终堕入无穷无尽的痛苦之中。这就像婆罗门只图证明自己的话能应验,不惜杀掉自己的儿子来证实自己的预言,欺世盗名,迷惑世人一样。
【省思】
这则故事与《杂譬喻经》中的一个故事有相似的道理,两则故事一起来读,用以喻解喻的方法,可以更加深入理解这则故事的道理。
从前一个比丘因某种原因被驱逐出寺院,懊恼悲叹,边走边哭。在路上,他碰到一个鬼,这个鬼因犯了法,而被四大金则之一的毘沙门天王所驱逐。鬼问比丘:“你有什么事啊,这样哭哭啼啼的?”比丘回答说:“我犯了戒律,被众僧所弃,什么供养都没有了;现在,恶名传得到处都是。我因此忧愁而哭啊!”鬼对比丘说:“没有什么好难过的!我能让你去掉恶名声,得到大的供养。你可以站在我的左肩上,我肩扛着你在虚空中行走,人们只能看见你但却看不见我。你如果得到了大的供养,一定要先给我。”那个鬼当下就肩扛起这个比丘,在他原来被驱逐的寺院附近上空行走。
人们看见后都非常惊讶,认为他是得道了,议论纷纷,认为是那些僧人做错了,竟然驱逐了一个有成就的僧人,都到寺院去责备僧人们。僧人们恭迎这个比丘住在寺内,并让他得到大的供养。这个比丘也把所得的衣食等物先供养给鬼,不违背当时的约定。
有一天,鬼正肩扛着比丘在空中巡游,正巧遇到了毘沙门天王官属,鬼一见到司官,吓得扔下了比丘,没命地逃走了。这个比丘从空中摔下来,当场身亡。
古大德曾告诫人们:“宁可千朝不悟,不可一日着魔。”当一个人智慧不够时,去追求神通,就如缘木求鱼。佛陀曾说“神通不敌业力”。该受什么报,还受什么报。佛经记载就连佛陀都抗拒不了因地业力,还要遭受食马麦、老年背痛等果报,所以因果不可能错乱改变。修行,无有捷径,依止善知识,以正确的方法,循序渐进,精进修行,方成正果。而依靠那些邪门歪道进行欺诈,或者妄想神通,只能得一时的风光,终将自食恶果。
【原文】
昔有婆罗门,自谓多知,于诸星术种种技艺无不明达。恃己如此,欲显其德,遂至他国,抱儿而哭。有人问婆罗门言:“汝何故哭?”婆罗门言:“今此小儿,七日当死,愍其夭殇,是以哭耳!”时人语言:“人命难知,计算喜错。设七日头或能不死,何为预哭?”婆罗门言:“日月可闇,星宿可落,我之所记,终无违失。”为名利故,至七日头,自杀其子,以证己说。时诸世人,却后七日,闻其子死,咸皆叹言:“真是智者,所言不错。”心生信服,悉来致敬。
犹如佛之四辈弟子,为利养故,自称得道,有愚人法,杀善男子,诈现慈德,故使将来受苦无穷。如婆罗门为验己言,杀子惑世。

END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