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喻小故事
您当前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法雨甘露 > 百喻小故事

百喻小故事丨(八十)倒灌喻

发布时间: 2024-08-17




图片

图片

百喻经 


图片



图片

图片

《百喻经》是佛教文学经典,

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。

全书从《经藏》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,

加上引言及偈颂,概称“百喻”。

 行文短小精悍,诙谐机智,

 生动巧妙,文浅理深。



图片
图片
图片



图片

图片

译文


曾有一个人腹部患病了。医生说:“需要灌一下肠,才会好。”便去把各种灌具拿来,准备给他洗肠。医生去准备的那个时间,这人就自行把药吃了下去,结果腹胀厉害,无法忍受。


医生回来一看,觉得很奇怪,就问:“为什么会这样?”


他答道:“刚才用来灌肠的药,我吃下去了,所以难受得要死。”


医生听罢,狠狠责备道:“你这大愚人,不懂用药之法,这是要从肛门灌的,哪是口服的!”


随即又用另外的药给他吃了下去,吐了出来,病才好。这样的愚人,遭世人的嗤笑。


图片


凡夫俗子也是这样,想修学禅观的种种方法,应修不净的,反而观数息;应观数息的,反而观地水火风空识等六界的不净和假合。这样颠倒,不了解其中的根本意义,白白地把生命的大好时光无谓地耗费掉了,到头来还要被它困扰住。不咨询良师,颠倒了禅修之法,盲修瞎练,就像那个愚人饮服灌药一样。


图片

图片

省思


在佛教经典中,有这样的比喻“佛为医师,法为药方,僧为看护,众生如病人”。佛陀曾说:“我如良医,应病与药,汝若不服,咎不在医;我如善导,导人善路,汝若不行,过不在导。”


《法华经》中说,佛是大医王,能医众生之病,能救众生之苦。佛陀为了医治众生身心的病痛,以一生的时光演说三藏十二部经典,给出一帖帖疗治身心、离苦得乐、解脱烦恼的药方,对治众生贪瞋痴等八万四千种烦恼疾病。


这些方法的修行需要良师指导,“病人”也要对症治疗,切不可不明就里,执此废彼,盲修瞎练,就像故事中的愚人,把灌肠用的药口服了,药是对的,但方法不对,依然达不到目的,反而带来痛苦。


图片

图片

原文


昔有一人,患下部病。医言:“当须倒灌,乃可瘥耳。”便集灌具,欲以灌之。医未至顷,便取服之。腹胀欲死,不能自胜。医既来至,怪其所以,即便问之:“何故如是?”即答医言:“向时灌药,我取服之,是故欲死。”医闻是语,深责之言:“汝大愚人,不解方便。”即更以余药服之,方得吐下,尔乃得瘥。如是愚人,为世所笑。

图片



凡夫之人亦复如是,欲修学禅观种种方法,应观不净,反观数息,应数息者,反观六界。颠倒上下,无有根本,徒丧身命,为其所困。不谘良师,颠倒禅法,如彼愚人,饮服不净。


图片

图片

注释

①. 瘥(chài):指病愈。

②. 六界:又叫六大,地(骨肉)、水(血)、火(暖热)、风(呼吸)、空(耳鼻之孔空)、识(苦、乐)这六大假合起来,构成身体。



图片

六时吉祥

福慧圆满

图片


◎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,文章、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。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。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,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。感恩。


征稿启事


一篇文章可点亮无数心灯,青岛观音寺公众号特在此征集引人向善的“精神食粮”,您可讲述人生经历、学佛缘起、修行感悟和改变等。


投稿请发邮件,邮件标注“征文”字样,文尾标注作者姓名、微信号,静候您的文章布施!邮箱:


qingdaoguanyinsi@163.com




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