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 喻 经



《百喻经》是佛教文学经典,
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。
全书从《经藏》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,
加上引言及偈颂,概称“百喻”。
行文短小精悍,诙谐机智,
生动巧妙,文浅理深。
译文
曾有一个女人,眼痛得厉害。一位自认有知识的女人问道:“你眼睛痛么?”她答道:“眼痛啊!”那女人又说:“有眼必定要痛。我如今虽然不痛,却想把眼都挑了,以防止它以后痛。”傍人说道:“眼若是在么,或痛,或不痛;眼若是没有了,便会终身长痛。”
凡夫愚人也是这样,听说富贵是衰败患难的源头,就害怕了,索性就不布施了,害怕若是布施的话,以后得了果报,财物越发殷实丰裕起来,那么衰败患难的源头日盛,肯定苦恼也就更重。有人说道:“你若是布施的话,会得到或苦或乐的果报;若是不布施的话,那一定是承受贫穷大苦的果报。”就像那个女人忍不了短暂的痛,便想挑掉双眼,那才是长痛了。
省思
故事中的女人,因眼痛而想要挑掉双眼,她只看到了眼前的痛苦,却没有意识到挑掉双眼会带来更大的、持续的痛苦,这是何其不理智!
佛陀教导我们,生活中的痛苦和快乐都是无常的,它们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。接受和面对那些短痛或长痛,是每个人的必修课,而不是逃避或采取极端的方法来试图消除它。如果缺少智慧而采取了错误的办法,暂时的短痛有可能变成了永久的长痛。
就像布施,以长远的眼光、智慧的正见来看,种何因,结何果,布施如播种,这种无私的善行不仅能够积累善因,而且必将结出善果,即使这些善果可能会带来新的责任和挑战。相反,如果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恐惧而选择不布施,实际上是在拒绝播种善因,将导致承受贫穷和缺乏的苦果,这种苦果是长期且持续的。
这个故事提醒我们,智慧的选择不是基于对短期痛苦的逃避,而是基于对长远利益的理解和追求。唯有正确理解修学佛法的意义,扎扎实实地闻思修,不断增长智慧,才能积极地播种善因,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,收获更加美好的未来,走向解脱的彼岸。
(注:本文省思部分 ↑ 为青岛观音寺原创内容)
原文
昔有一女人极患眼痛。有知识女人问言:“汝眼痛耶?”答言:“眼痛!”彼女复言:“有眼必痛。我虽未痛,并欲挑眼,恐其后痛。”傍人语言:“眼若在者,或痛、不痛;眼若无者,终身长痛。”
凡愚之人亦复如是,闻富贵者衰患之本,畏,不布施,恐后得报,财物殷溢,重受苦恼。有人语言:“汝若施时,或苦或乐;若不施者,贫穷大苦。”如彼女人,不忍痛,便欲去眼,乃为长痛。
六时吉祥
福慧圆满
◎青岛观音寺公众号发布的一切内容均为公益性分享,文章、图片来源于网络,由本寺编校发布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若有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寺处理。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寺观点。
欢迎大家积极转载,共同弘扬佛法。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,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。感恩。
一篇文章可点亮无数心灯,青岛观音寺公众号特在此征集引人向善的“精神食粮”,您可讲述人生经历、学佛缘起、修行感悟和改变等。
投稿请发邮件,邮件标注“征文”字样,文尾标注作者姓名、微信号,静候您的文章布施!邮箱:
qingdaoguanyinsi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