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喻小故事
您当前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法雨甘露 > 百喻小故事

百喻小故事丨(八十七)劫盗分财喻

发布时间: 2024-10-18





图片


《百喻经》是佛教文学经典,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。全书从《经藏》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,加上引言及偈颂,概称“百喻”。行文短小精悍,诙谐机智,生动巧妙,文浅理深。


图片
图片
图片



译  文


图片
图片
图片


从前有一群贼一起去抢劫,抢来许多财物,就共同分了。其他东西都是平分,只有鹿野出的钦婆罗①衣颜色不是很好,就列为下等物,分给了能力最差的贼。那个最差的贼得衣服,愤恨不已,悲叹自己损失太大。于是就把衣服拿到城里去卖,那些富贵的长者给了他很高的价钱,他一人所得的财富数倍于其他伙伴,方才欢喜起来。


这就好比世人不知道布施到底是否有回报,便稍稍行了点布施,结果得以生于天上,享受到无量的欢乐,方才悔恨起来,后悔不广行布施,犹如钦婆罗衣后来卖得大价钱,才开始高兴起来一点儿。布施也是这样,少施多得,这会儿才自我庆幸起来,马上又悔恨不多做一点。



省  思


图片
图片
图片


故事中的贼人因为一件看似不起眼的衣物而获得了巨大的财富,钦婆罗①衣最初被低估,但最终证明其价值远超其他财物;贼人最初对分得的衣物不满,但最终这件不起眼的衣物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,转悲为喜。


这个故事象征着布施的深远影响,世人起初不知布施的好处,仅行少量布施,后生于天上享受无量乐时,才悔恨当初没有广行布施。这深刻地提醒我们,布施的功德远超我们的想象。布施是积累功德和福报的重要方式,其功德并不在于物质的多少,而在于发心的纯净。当我们以真诚的心去布施时,无论财物多少、力量大小,都是在种下善的种子,这些种子会在合适的时候发芽、生长,结出累累善果,回报常常超出了预期。

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可以积极行持布施,如帮助有需要的人,参与公益活动,分享知识和经验等,去体验布施带来的内在满足和喜悦。

(注:本文省思部分 ↑ 为青岛观音寺原创内容)



原  典


图片
图片
图片


昔有群贼共行劫盗,多取财物,即共分之。等以为分,唯有鹿野钦婆罗①色不纯好,以为下分,与最劣者。下劣者得之恚恨,谓呼大失。至城卖之,诸贵长者多与其价,一人所得倍于众伴,方乃欢喜,踊悦无量。


犹如世人不知布施有报无报,而行少施,得生天上,受无量乐,方更悔恨,悔不广施,如钦婆罗后得大价,乃生欢喜。施亦如是,少作多得,尔乃自庆,恨不益为。


注释:

①钦婆罗:梵文kambala是细羊毛织的衣服,一般为外道所穿。



图片



◎青岛观音寺公众号发布的一切内容均为公益性分享,文章、图片来源于网络,由本寺编校发布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若有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寺处理。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寺观点。

欢迎大家积极转载,共同弘扬佛法。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,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。感恩。




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