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百喻经》是佛教文学经典,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。全书从《经藏》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,加上引言及偈颂,概称“百喻”。行文短小精悍,诙谐机智,生动巧妙,文浅理深。
译文
从前有位工匠师傅,为国王日夜劳作,实在是不堪忍受辛苦,便谎称眼睛瞎了,就推掉了这份苦差役。其他的工匠听说了,也想把自己的眼睛弄坏,来躲避苦役。有人说:“你们何必自毁,白白地受眼瞎之苦呢?”这样的愚人被世人嘲笑。
凡夫之人也是这样,为了一点点名誉及利养,便有意说谎,毁坏了净戒,身死命终后,堕于三恶道,就像那些愚人,为了一点点益处,便想毁坏自己的眼睛。
为了逃避苦役,竟有人企图故意弄瞎自己的双眼,这种短视的欺骗行为只会带来长期的苦果。
世间的名利地位,皆是短暂无常的幻象。然而,凡夫俗子往往为了眼前的一点名誉和利益,不惜说谎、欺骗,甚至毁坏自己的清净戒律。这种行为,虽然看似暂时获得了某些好处,但实际上却是在为自己种下恶因,严重损害了自己的法身慧命和德行福报,最终只会陷入无尽的苦海。正如那些企图毁坏自己眼睛的工匠,他们为了逃避一时的苦役,却不得不承受长久的痛苦与折磨。
《印光法师文钞》中对妄语的过失有如下描述:“杀盗淫等,固为重罪,然人皆知其所行不善,不至人各效法,其罪尚轻。若不自量,犯大妄语,未得谓得,未证谓证,引诸无知之辈,各相效尤,坏乱佛法,疑误众生,其罪之重,莫可形容。”犯大妄语的后果极为严重,不仅破坏了佛法,还误导了众生,罪业深重。
因此,我们一方面要保持内心的清净与诚实,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与错误,用智慧和慈悲去化解生活中的种种困境,时刻警醒自己不要陷入妄语的泥潭;另一方面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念,不为外界诱惑所动摇,以智慧与慈悲为指引,不因一时的苦乐而迷失自我,不因短暂的得失而放弃究竟的解脱之路。唯有如此,我们才能在无边的轮回中觅得真正的安宁,最终抵达涅槃的清净境界。
(注:本文省思部分为青岛观音寺原创内容)
原典
昔有工匠师,为王作务,不堪其苦,诈言眼盲,便得脱苦。有余作师闻之,便欲自坏其目,用避苦役。有人语言:“汝何以自毁,徒受其苦?”如是愚人,为世人所笑。
凡夫之人亦复如是,为少名誉及以利养,便故妄语,毁坏净戒,身死命终堕三恶道,如彼愚人,为少利故,自坏其目。
◎青岛观音寺公众号发布的一切内容均为公益性分享,文章、图片来源于网络,由本寺编校发布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若有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寺处理。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寺观点。
欢迎大家积极转发,共同弘扬佛法。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,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。感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