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优秀传统文化

二十四节气丨秋分:乾坤能静肃,寒暑喜均平

发布时间: 2022-09-23





图片

秋分时节



一分秋意一分凉 野外繁露披衣裳


今天是2022年9月23日

我们迎来了壬寅年第十六个节气

——秋分

今天也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

让我们一起致敬中国农民,

分享丰收喜悦!



秋分 |

秋分至,落叶归

图片

图片


秋分,是秋季第四个节气。秋分这天,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,昼夜等长。 《春秋繁露·阴阳出入上下篇》中说:“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


秋分,“分”即为“平分”的意思,除了指昼夜平分外,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。秋分日后,太阳光直射位置南移,北半球昼短夜长,昼夜温差加大,气温逐日下降。 



图片

秋分·三侯


图片

图片


01

一候雷始收声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鲍氏曰:雷二月阳中发声,八月阴中收声入地,则万物随入也。”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,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,所以不再打雷了。


02

二候蛰虫坯户


“坯”字是细土的意思,意思是说由于大气变冷,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,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。


03

三候水始涸

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,由于大气干燥,水汽蒸发快,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,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出现干涸。


图片

图片


图片

秋分话习俗


图片


秋分时节,有很多的习俗,比如秋祭月、吃秋菜、送秋牛、粘雀子嘴、放风筝、做面雀、立竖蛋、折桂等,淳朴的劳动人民,敬畏着自然,也依靠着自然的馈赠生活。


图片
图片


图片

秋分话丰收

图片


2018年6月21日,国务院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。


“秋分无生田,准备动刀镰”,玉米绽开了黄灿灿的笑容,高粱托举着红灿灿的火把,谷子地一片金黄,田野里油画一样绚烂多彩。


掰玉米,收高粱,割谷子,丰收后欢乐的笑声在田野上空回荡。


除了秋收,还有秋种,“白露早,寒露迟,秋分种麦正应时”,秋分还是个抢种冬小麦的时节,更是一年中忙碌的时节。


中华民族一直以来传承着勤俭节约,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——


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
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,

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。”

我们常说的“五谷”

是哪五种谷物呢?
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

图片

秋分与中医药文化


秋分时节,不仅有“春捂秋冻”、温润食物防秋燥、轻松平缓运动滋养心肺等这些耳熟能详的生活常识,还有吞津养生、以喜胜忧商音养肺的中医药文化知识。


01

 吞津养生 


我们身体内部自带缓解秋燥的“甘露”——唾液。


中医将唾液称之为“甘露”“玉泉”“金津玉液”“大河水”等,认为其具有润五官、悦肌肤、固牙齿、强筋骨、通气血、延寿命的养生功效。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也认为:“食玉泉者,能使人延年,除百病。”


平时可以用舌抵上颚,这个小动作叫做“搭鹊桥”,能沟通任督二脉,让口内生津。等到口内满是唾液时再分三次咽下,并用意念送到丹田。初练时可能唾液不多,长期练习可使而部润泽、精力充沛、体格健壮。


02

  以喜胜忧 


随着天地之气进一步回收,人体的气机也会进一步内敛,如果身体阴阳平衡,情绪多为沉静从容,而如果阴阳有所偏颇,悲伤、忧愁、抑郁等负面情绪就会比较明显。


在中医里有一个情绪制约法,就是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,用互相制约、互相克制的情志,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,借以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。


《内经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指出:“忧伤肺,喜胜忧”。所以通过亲近善知识、讲讲开心的事情等方式,让人产生一种喜悦的情绪,可以对治悲伤忧愁等负面情绪。


03

 商音养肺 


药的繁体字就是乐,在中医眼中,音乐更是一味天然的良药。


听音乐的时候, 曲调、情志、脏器共鸣互动,尤其是音乐可以感染、调理情绪,进而影响身体,可见音乐调的不仅是气血,更是神。


古代音乐五音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着五个脏腑,商音属肺,商调音乐风格高亢、铿锵雄伟,具有“金”之性,可入肺。比如《阳春白雪》曲调高亢,以“商”调为主,还包括属土的“宫”音和属火的“徽”音,一个助长肺气,一个平衡肺气,可以从里到外把肺气梳理一遍。


图片
图片


秋分之阴阳相半、昼夜均、寒暑平,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。“万法唯心造”,我们把目光专注于事物积极的一面,看云卷云舒,寒来暑往,自在安然。


从春种到秋收,我们体味“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”的因果规律,也体味生老病死、成住坏空的无常规律。


秋分,悄悄地告诉我们:并不是所有的繁华落尽,一切都将归于平淡。当拂去了浮华,一切都将回归原来的本真。 


秋分,也正在悄悄地告诉我们:岁月轮回,春华秋实,辉煌过后又是一季耕耘,要以平和的心境面对未来,只问耕耘,不问收获!



图片

END


◎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,文章内容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。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。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,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。感恩。


图片

征稿启事

一篇文章可点亮无数心灯,青岛观音寺公众号特在此征集引人向善的“精神食粮”,您可讲述人生经历、学佛缘起、修行感悟和改变等。


投稿邮箱:

qingdaoguanyinsi@163.com邮件标注“征文”字样,文尾标注作者姓名、微信号, 静侯您的文章布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