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优秀传统文化

殊胜吉日丨农历六月十九,恭迎观音菩萨成道日——祈愿众生平安,善愿皆圆满!

发布时间: 2023-08-04





图片


音频来自普梵法师


明天就是农历六月十九,为观世音菩萨成道的重大纪念日。


在这样一个吉祥欢喜的日子,我们持清净心、发广大心,依身语意三门广行善业,念佛、拜佛、诵经、持咒、供花、供佛、供斋,清净身心,修福修慧,犹为殊胜,具大功德。


图片


观世音菩萨作为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,也作为娑婆三圣之一,被尊为大慈大悲、普门救度、妙应无穷、有求必应的大菩萨,与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最有缘。


佛门认为,遇难遇险众生只须一心至诚诵念其名号,观世音菩萨必闻声而来,随应化现,救苦脱难,将众生从无明、烦恼、痛苦的“此岸”,度到光明、清净、安乐的“彼岸”,所以观世音菩萨常被赞誉“千处祈求千处应,苦海常作度人舟”。


图片


观世音菩萨为什么有如此多的神通方便来随应化现救度众生?缘于此菩萨的“慈悲”和“自在”。所以观世音菩萨常被称作“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”“观自在菩萨”。


“慈”,是与乐,是慈爱众生,并给予众生快乐。“悲”,是拔苦,是悲悯众生,同感其苦,拔除众生痛苦。


此菩萨从空出假,以无缘大慈、同体大悲之心寻声救苦,去度化一切有情众生同出苦海,所以称为“观世音菩萨”。


又因为此菩萨能以甚深的般若智慧,去观照诸法实相,从而不生执着,得大自在,所以又称为“观自在菩萨”。


观自在是自利,自利是修慧,属于智门;观世音是利他,利他是修福,属于悲门。能如是自利利他,悲智双运,福慧双修的菩萨,即名观自在,表示大智慧;又名观世音,表示大慈悲。


图片



菩萨的慈悲,有“四种慈悲”的境界;菩萨的自在,也有“十种自在”的境界。我们且来了解一下。


图片

观世音菩萨“四种慈悲”


图片
小悲 · 爱缘慈悲

图片



父母对子女的慈悲,就是“爱缘慈悲”,因为世间的感情,包括亲情、爱情、友情、物情,而对对方生起慈悲。


但这种慈悲从无明、我执中生起,内见有我,外见有人,且亲疏有别。也就是说,心中最爱的还是自己,且当对象换成跟自己没有关系的陌生人,或与自己有怨的人或其他道的众生,慈悲便无法同等生起。


此外,这样的慈悲不纯净,夹杂着强烈的贪著、占有,充满过患。比如,当孩子不接受父母的“为你好”,或帮助未起到应有的效果,父母内心便产生失望、挫败,甚至愤怒等负面情绪。


图片
中悲 · 众生缘慈悲

图片


比爱缘慈悲更提升的是“众生缘慈悲”。这种慈悲视一切众生如赤子而予乐拔苦。众生,不仅限于人类,还包括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、阿修罗、天等六道众生。


慈悲对象的范围虽更加广大,但因为我执未断,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且亲疏冤亲有别,在慈悲众生的过程中依然会生执著和烦恼,无法做到清净、平等。


图片
大悲 · 法缘慈悲

图片


法缘慈悲,是因悟到诸法无我的真理,二边不着,中道不存,见一切法皆从缘生,知道众生与自己本是一体,而对一切众生起没有分别、执著的平等慈悲。


能达到这样的境界,已经超凡入圣,但因还有起心动念,未能任运自如、圆满无碍,需要继续学习、修行提外。


图片
超大悲 · 无缘慈悲

图片


慈悲的圆满境界,是无缘慈悲,也就是观世音菩萨那样的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。


这种境界以智慧为体、慈悲为用,远离妄想分别,心无所缘;知心佛众生,等无差别,不住凡夫之有为,不住二乘之无为;亦不住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因此,能平等无私、广大无限、尽未来际地慈悲众生,拔苦予乐。


因此,观世音菩萨的慈悲、自在中蕴含着生命的无尽宝藏,此菩萨不仅是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礼拜、恭敬、供养的对象,也应是我们忆念、学习、践行的榜样。


图片


图片

观世音菩萨“十种自在”




命自在


菩萨的寿命要长可长,要短可短,已经无生死寿夭之相;不但可随自己安排,还可以为化度有情而随机示现寿命。


远离杀生,无嗔害之心,是命自在之因。


物自在


菩萨所要一切所须之物,不用经营,自然可得到;能以无量珍宝,种种资具严饰一切世界,清净无碍。


这些珍宝并非以神通力得到,而是过去世所修的果报殊胜,所须之物应有尽有。


以平等心,布施一切,求大菩提,是物自在因。


业自在


众生往往“身不由己”——被业力推动着不断造业、投胎,但佛菩萨就不被业力所转,能知道过去世的业因缘,从而能随俗业应时示现,应机设化,利济自如。


所作身语意业清净无染,为业自在因。


生自在


菩萨能随愿入胎,在六道中,能够随愿生到任何一道去度化有缘的众生。菩萨的受生,并不像众生一样愚痴,迷惑;有些菩萨入胎,住胎不迷,出胎则迷;只有不退转菩萨入胎、住胎、出胎都不迷。


由戒所得,以菩提心摄诸善根,是生自在因。


愿自在


凡夫有愿,多半难以做到,终成虚愿;而菩萨要做的事,必得圆满完成,随心想而做,随愿而成,没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遗憾。


由精进所得,称诸一切众生所求,应时给与,是愿自在因。


心自在


凡夫通常心猿意马,妄想纷飞,心随境转,没有办法给予切实的控制。而菩萨了达诸法空性,以智慧方便调伏自心,能于无量三昧,如出自在,游戏神通无碍,住于生死而不遭染污,不被外境所转,不被贪嗔痴烦恼迷惑,于任何境界,内心清净自在。


如意自在


菩萨神通广大,威力难量,于世界中示现变化,要变化成什么都可以,要到哪里都可以到得,无障无碍,随应化现。舍诸供养,恭敬礼拜赞叹,愿施与众生,是如意自在因。


法自在


菩萨能修行一切法,能演说一切法,能通达一切法。得大辩才,示现无量无边法,于诸法中,圆融通达,无障无碍。普令众生,受法圆满。


信自在


菩萨于佛法中自得胜解,了彻胜义;亦为他说,令他普得胜解,了彻胜义。


常说三宝,教化众生,是信自在因。


智自在


菩萨具足一切智慧,于诸法义训释言词,无滞辩说圆满究竟,能于十方世界,演说圆音利乐一切众生。


于一念中,能现如来十力、无畏,成等正觉,无障无碍。


常行法施,不为利养,名闻恭敬,是智自在因。


图片


观世音实在是寻声救苦,无苦不拔、无难不除、无厄不救,救助众生现世转贫为富,转病苦为健康,转短命为长寿,转卑贱为高贵,转愚痴为智慧,转孤独为乐众,转脆弱为坚强等。


所以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中说:“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,受诸苦恼,闻是观世音菩萨,一心称名。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,皆得解脱。”


观世音菩萨的法门是一个要求很低很低的法门,为什么?因为只需要“一心称名”。


“一心”是专心致志,不再有其他的杂念,把一切的分别都放下,就只有一个心思。“称名”就是念“南无观世音菩萨”,一定要念这一句。


“南无”是什么意思?就是皈依、求救!在危难、需要帮助的紧急时刻,念“南无观世音菩萨”的意思,就好比是叫“观世音菩萨救我!”


图片


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中释迦牟尼对无尽意菩萨说:“是观世音菩萨,成就如是功德,以种种形,游诸国土,度脱众生。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。”


在观世音菩萨成道日即将来临之际,愿大家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,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。


南无观世音菩萨!

南无观世音菩萨!

南无观世音菩萨!


图片


图片

◎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,文章、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。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。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,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。感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