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承经典 借鉴智慧 健康养生 涵养精神 《黄帝内经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,是中医四大经典之首,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“黄帝”之名的传世巨著,奠定了人体生理、病理、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,被称为医之始祖,具有穿越时空的智慧。 2023年8月23号(星期三)晚上8点,青岛观音寺特邀北京中医药大学袁静云博士,通过腾讯线上方式进行了一堂有趣、“出乎意料”的中医科普课程——《黄帝内经》(以下简称《内经》)健康智慧生活公益讲座。 袁博士一开讲,先抛出几个问题,彻底打破了大家对中医、对《内经》的误解:中医非玄学、中医非难学、中医非仅技术,立马引起了听众极大的兴趣。 “中医”是基于传统文化思想背景下,探索“生命”特质、特性,帮助 “生命”提升生命质量的一门学科。其诊、疗均是统一理念指导,是中华大地滋养出的硕果…… 袁博士通过介绍《内经》的地位、影响以及流传的珍贵等,对《内经》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全面讲解,课程脉络清晰,结合实操运用拨迷解疑,令人豁然开朗。 讲座中袁博士用生动幽默的语言,深入浅出解析了天人相应、三因制宜恒动观、人体、疾病的产生及治疗等内容,阐述了养生要遵循因人、因地、因时,正如《内经》提出的“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是气之常也,人亦应之”的方法。袁博士从自身经历出发,结合临床中遇到的案例和常见的疾病,用中医的观点从天人相应的角度看高血压(中医辨证是眩晕、厥症)、血脉病、“空调”病的成因并进行了重点解析,把养生保健上升到自然科学理论的高度。同时倡导大家平时要绿色低碳,保护好我们身边生命的能量、能源等,特别要注重把天人相应的规律应用到生活的细节之中,让大家茅塞顿开。 有一些参加了首期“云讲座”的听众留言表示:袁博士对《内经》的诠释通俗易懂,仿佛打开了一扇视角独特的窗户,原来中医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,真是“日用而不知”。而“天人相应”与疾病防治的观点更是提醒我们要好好观察运用《内经》中的养生智慧,跟随课程提高理性运用中医科学知识的素养,根据自然、生活、工作环境,寻找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。 《黄帝内经》 健康智慧生活系列“云”讲座 后续课程更加精彩, 敬请关注公众号, 下周三不见不散。 延伸阅读: 从天人相应的角度 看“高血压”等疾病 天人相应:人体与外界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,而人体本身则又是这一巨大体系的缩影(即人身小天地),也是一个人统一的有机的整体 所谓的“高血压”名称,在中医辨证讲是眩晕、厥症。 现代人很多“高血压”,其表现大多是会有头重脚轻、头晕头疼等症状。这些现象,从中医“天人相应”的角度来看,其实与自然界的能量场和能源过度开采等问题息息相关。 当今社会,地球的地下资源如天然气、石油等被过度挖掘,所以地下是空虚的;相反,这些地下的原料通过燃烧、排泄到大气中,污染了我们的天空、大气层。即地下所藏越来越空,天空越来越浑浊。 按照天人相应的观点反观人自身,作为天地的缩影,也是如此。 人体以肚脐为界,脐以上为天,以下为地。高强度的生活压力,过度的思虑、熬夜等,让我们下焦的先天之精大量消耗,类似于地下所藏被过度开采,更多的能量被输布于上方,即我们的头部。终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,很多人常觉得头重脚轻,身体越来越疲劳、头晕脑胀,于是“高血压”的患病人群越来越多、甚至低龄化。 袁博士还讲到现在的血管堵塞、心梗、脑梗等血脉病很多,与中医讲的血脉常于水道相应:现如今水道污染严重,或者干涸,或者堵塞,或者过量等等,与人身而言,现在血液浑稠、血脂高、血管血液分布不均匀等的问题,也是十分常见。 END ◎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,文章、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。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。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,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。感恩。 征稿启事 一篇文章可点亮无数心灯,青岛观音寺公众号特在此征集引人向善的“精神食粮”,您可讲述人生经历、学佛缘起、修行感悟和改变等。 投稿请发邮件,邮件标注“征文”字样,文尾标注作者姓名、微信号,静候您的文章布施! 邮箱: qingdaoguanyinsi@163.co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