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优秀传统文化

二十四节气丨小寒:小寒悦新芳,养藏待春来

发布时间: 2024-01-06





图片

图片
图片
图片

图片



元旦刚过不久,想必大家还沉浸在“一元伊始,万向更新”的新年气氛之中,对未来充满干劲,充满希望。


不过,时间从未停下脚步,今天,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倒数第二个节气——小寒,“三九四九冰上走”,民间有“小寒胜大寒”的说法,这也标志着我们将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。


元朝诗人王寂在《望月婆罗门元夕》中有云:“小寒料峭,一番春意换年芳。蛾儿雪柳风光。”小寒时节,纵使大地仍是冰封一片,但此时大地阳气已动,春天也离我们不远了。


图片




一候“雁北乡”



在中国文化中,雁是禽中之冠,自古被视为“五常俱全(仁义礼智信)”的灵物。每当秋冬季节,它们便飞到中国南方过冬,此时阳气已动,大雁开始向北迁移。



二候“鹊始巢”




民间传说鹊能报喜,喜鹊在中国人的眼中象征吉祥。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,喜鹊感觉到阳气才会开始筑巢。



三候“雉始鸲”



在古代“雉”常常参与中国文化的经验和表达。“雉”是野鸡,“鸲”是鸣叫的意思,在山中的野鸡也察觉到了阳气的滋长,开始鸣叫寻找同伴。


图片


小寒时节,养生的基本原则仍是《黄帝内经》的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。冬日万物敛藏,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,收藏阴精,使精气内聚,以润五脏。小寒正处于季冬之月,此时阳气潜伏。


在精神调养方面,应宁神定志,宜静神少虑,避免情绪过于激动,保持心态畅达乐观,莫要劳神忧事,比如可以抽出时间安静地看看经或是听听梵呗。


 防寒护头


“寒性凝滞,寒性收引。”小寒时节,保暖是第一要务,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,外出记得带帽。因为头部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所在,且为诸阳之会,所有的阳经都上达于头部。


 预防感冒


小寒是风寒感冒多发的时节。除了注意保暖,还要多做肢体伸展运动,振奋阳气,固表防感。此外,还可在每日洗脸后,用双手摩擦面部致生热,增强御寒能力。


 防燥补水


小寒节气正是干燥的时期,而暖气和空调的使用,则会加剧这种干燥。因此,补水尤为重要。在每天入睡前和起床后,都喝一杯温热水(400ml,温度在40℃~50℃之间)。多饮温水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,防止感冒。另外还应适量补充蛋白质,如滋补汤品、粥品等,将水分“锁住”。


图片


走过时光的阡陌,寒冷愈来愈重,年味也越来越浓,但也预示着冬日将渐渐远去,春天即将来临。


悦启新年,福暖岁暮。


一念静寂,一念欢喜;心有暖阳,寒意不显。让我们在冬日里静待春意……


图片

感念佛恩  福德增上

慈心施粥  同祈吉祥



◎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,文章、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。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。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,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。感恩。


图片

一篇文章可点亮无数心灯,青岛观音寺公众号特在此征集引人向善的“精神食粮”,您可讲述人生经历、学佛缘起、修行感悟和改变等。


投稿请发邮件,邮件标注“征文”字样,文尾标注作者姓名、微信号,静候您的文章布施!


邮箱:qingdaoguanyinsi@163.com



图片






-

客堂电话:

0532-82960939


图片


《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》编号

鲁【2022】00000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