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优秀传统文化

秋分:善耕于心,秋实至美

发布时间: 2024-09-22



图片


图片

秋分,

不只是节气的转换,

更是一种智慧的文化传承。


丰收,

不仅是物品的丰盛,

还应是一个人的精神富足。


图片
图片

秋分,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。


“秋分”一词两义:一指平分秋季,秋已过半;二指平分昼夜,此时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到达黄经180°,太阳光几乎直射赤道,地球上大部分地区昼夜均等。此后,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,气温渐降。


秋分,是农作物收获的关键时期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民们开始进入秋收、秋耕、秋种的“三秋”忙碌期,金黄的稻田、雪白的棉花、沉甸甸的果实,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,共同绘出一幅幅丰收的美景。

因此,秋分象征着丰收与感恩、平衡与和谐等多重意义。


图片
图片


从2018年开始,国家把每年秋分日设立为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。

在我们有着上万年农耕文明的农业大国设立农民丰收节,与秋分传统节气相融合,既表达了国人尊重自然、感恩自然的朴素情感,又通过农民庆祝劳动成果的欢喜展现我国现代农业的成就,激励着广大劳动人民积极投身新时代新征程,不断创造社会价值,提升生活品质,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



图片
图片


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”自古以来,农民们在春天辛勤地播下希望的种子,期待着秋天收获丰硕的果实。


日日辛苦劳作,起早贪黑,浇水施肥,不仅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”,还要经历风雨洗礼与考验,所有的辛劳终于在金秋时节有所回报。


“我言秋日胜春朝”,在金黄的田野上,他们收获着一年中辛勤耕耘的成果,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。


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

“一年好景君须记,最是橙黄橘绿时。”

金秋时节处处可见的累累硕果,最能体现春华秋实的丰收喜悦,也验证这“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”的因果定律。丰收是耕耘的结果,辛勤的劳动和付出最终会有收获。


其实,不止是农民在劳作,芸芸众生不也总在六道轮回中耕耘?我们每个人每一天的起心动念、身体力行,都是在广袤物质及精神的田野里劳作,不论是福田或是贫地,无论善恶,所有付出的努力终会有所斩获,善有善报,恶有恶果,千差万别,丝毫不错。


就像《华严经》所说“心如工画师,能画诸世间,五蕴悉丛生,无法而不造。”我们每个人的心识如同技艺高超的画师,总能创作出无与伦比的画作,最终造就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等种种感受体验。



图片


秋已平分催节序,

莫负韶华东流去


图片

种下一个善念,收获一份良知

种下一份良知,收获一点道德;

种下一点道德,收获一种习惯;

种下一种习惯,收获一样性格;

种下一样性格,收获一个人生。







图片


人只有通过积极的心态和持续的行动,让善心善念成为美好人生的总基调,勤于内省,利乐有情,学会离苦得乐,笑对尘世波澜,实现内心充盈富足,才能真正迎来人生丰收季。


秋分,不仅仅是一个节气的转换,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生活智慧的显现。

丰收,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充盈,更是每个人心灵的慰藉和希望的延续。

此时,让我们感受丰收的喜悦,感恩自然的馈赠,感慨传统文化的精深,一起庆祝五谷丰登,共同祝福国泰民安!



图片



◎青岛观音寺公众号发布的一切内容均为公益性分享,本文由青岛观音寺原创内容。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,若有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寺处理。

欢迎大家积极转载,共同弘扬佛法。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,皆悉回向文章、图片原作者和各位读者。感恩。






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