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优秀传统文化

中医药文化丨感冒发烧后,为何要少吃这口肉?

发布时间: 2025-02-16







前两天一个朋友发微信说,为了“一口肉”,和家人大吵了一架。


原因是孩子之前总是感冒犯哮喘,厉害的时候,都是前脚刚好点,没多久就又开始了。后来找我用中医调理,汤药配合着推膏,加上生活习惯的改变,好了很多。


孩子母亲说,调整了饮食以后,配合汤药,确实好得很快,之前可能要连续用雾化才能好一些。现在偶尔用一下,或者不用就能过去了。感冒的频率也比之前少了很多。


图片


但是,过年期间,家里的老人认为,不吃肉怎么会有营养呢?少吃肉那是对过年的不尊重!所以就给孩子好好过了嘴瘾,大吃特吃。并为此把朋友狠狠说了一顿。


面对这种所谓“关爱”孩子的老观念,我也很无奈,只能回复:"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……"


其实,孩子在前面已经有过几次病情反复、不舒服的苗头,都是因为老人给孩子“加营养”吃肉引发的,好在立马用上了中成药,才及时遏制住。


其实感冒病后,特别是咳嗽、哮喘的病人,大夫往往会嘱咐一定少食肉。


《黄帝内经》中说:“病热少愈,食肉则复;多食则遗。”“今夫热病者,皆伤寒之所谓也。内经的热病通常说得是伤寒病,也就是说伤寒发热后,病刚刚好转,吃肉容易复发。


摄图网_402538931_感冒的女孩(非企业商用).png

(注:图片来自于网络)


平时在接诊的时候,也经常会听到家长说:“孩子不吃肉,没有营养。”再遇上过年,大家都认为“过年不就是得吃吃喝喝吗?”


这样的意识根深蒂固,根本没考虑自己的身体基础,一过节就暴饮暴食、胡吃海喝,到最后只能让健康买单!


图片

图片

(注:图片截图来自“央视新闻”公众号)


因为近期类似情况发生太多,写这篇文章,就是想让大家学会用中医的观点去理性的选择!生病期间如何才是科学调理饮食,尤其要搞明白关于肉类饮食常见的几个误区:


1.外感或者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阶段以及恢复期,一定要少吃肉或者不吃肉。


有人经常把“肉类”和“营养”混同一起,但很多人忽略了一个前提“只有能消化的才叫营养”。如果消化不了,所谓的“营养越多”,最后只能变成生成的痰湿瘀浊越多,体内垃圾也越多。


外感的人,或者消化系统疾病的人,本身胃肠功能就弱,肉食是比较难消化的食物,消化不了,堆积在胃肠,能不生痰吗?能不使疾病反复吗?


摄图网_500913673_银耳羹(非企业商用).jpg


2.过春节≠胡吃海塞


因为春节前,刚刚过去一波大流感。之前就说过,这波流感不容小觑,对我们脏腑功能的影响很大(这些可能是流感“后遗症”,不要轻易忽视)。大s的离世,为什么让大家这么震惊,其中至少有一部分原因,是大家在这之前,真没觉得流感是个多大的事。


但其实敏感点的人,都能觉察到,一年一年的流感,对人身体的影响还是很大的。而这波流感以后,又进入了过年。对于过年,我们的固有印象就是“吃”,这对原本流感后就娇弱的肠胃,无疑是雪上加霜。所以过年后为什么胰腺炎这么多,真的和“这口肉”有关系。



图片


3.标准的饮食搭配,应该是五谷为养


经常嘱咐患者和家人,可以的话尽可能把饮食结构调整一下。因为现在有些人的饮食习惯是“肉炒菜”,很多的肉,配一点点菜,然后不吃或者是吃很少的主食。这完全与中医提倡的饮食习惯背道而驰!


《黄帝内经》讲:“五谷为养、五畜为益、五果为助、五菜为充。”健康的饮食结构中,五谷要占大头,因为种子类的营养最丰富,且更容易吸收。其次才是肉,菜,水果等。


图片


写在最后:


过节是为了团圆和放松,是为了以后有动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。胡吃海塞只是欲望的放纵,吃肉也不等于营养。改变固有意识,才能真正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健康!


注:以上仅代表作者观点。每个人体质有差异,生病建议找专业大夫。


图片


◎ 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由于个体差异性,文中内容仅供参考,如有需要请找专业医生及时就诊。如有不当之处请及时联系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,感恩!





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