葡萄本非中国内地所产,系由西域传来。《齐民要术》曰:“汉武帝使张骞到大宛,取葡萄实,如离宫别馆旁尽种之。”葡萄纹在内地图案装饰艺术中最早见于东汉,到了唐代,葡萄纹在工艺美术领域里已普遍流行。佛教艺术中菩萨手持葡萄是表示五谷不损,所以葡萄纹带有五谷丰豋的寓意。此外,葡萄枝叶蔓延,果实累累,象征着“富贵长寿”,也特别贴近人们祈盼子孙绵长、家庭兴旺的愿望,所以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装饰题材。
敦煌壁画中的葡萄纹样边饰
在佛教艺术中,葡萄图像一般出现在石窟藻井、明窗及佛像的背光、台座上。敦煌莫高窟一些龛内层龛外缘绘有具葡萄果实的卷草纹,绘制于初唐,重修于五代,存有胡风元素。自丝绸之路开通,粟特艺术传入中原,在祆教中天国即为“葡萄园”,所以与葡萄有关的图像大量出现在粟特人的视觉文化中,在粟特人的语境中,葡萄为一种象征着“礼仪”的果实。基于这一观点,莫高窟内的葡萄纹样,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吸纳了葡萄在祆教中的意涵,用以构成“佛国净土的世界”。
敦煌壁画 第209窟
米字葡萄纹藻井
敦煌壁画 第329窟
莲花飞天藻井
佛教石窟藻井上的葡萄纹样大致可分为两种:一种是将果实写实化,绘出饱满的颗粒;另一种是写意化,着重表现枝叶,与其他瑞果图案进行组合。石窟藻井处所绘的葡萄纹样作为一种意象表达,或意在表明此处为佛国净土世界。换言之,葡萄作为一种“瑞果”,与佛教净土有所联系,这个具有外来元素的纹样,被佛教所采纳,赋予其构建佛国净土世界的功能。
【参考文献】
[1]陈习刚.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葡萄文化[J].许昌学院学报,2007.
[2]八木春生.纹样与图像[M].姚瑶,译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21.
◎青岛观音寺公众号发布的一切内容均为公益性分享,文章、图片来源于网络,由本寺编校发布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若有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寺处理。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寺观点。
欢迎大家积极转发,共同弘扬佛法。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,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。感恩。